我國從實現碳達峰目標到實現碳中和目標只有30年時間,遠少于發達國家50年至70年的過渡期,在短時間內完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降幅,無疑是巨大挑戰。一些地區為做高碳峰值,甚至對高能耗高排放企業加快上馬,對全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。
在我國二氧化碳排放中,煤炭開發利用是最主要的排放源。煤炭作為我國生產與消費規模最大的能源品種,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7.7%,其中一半用于火力發電,一半在工業生產中直接燃燒。因此,控制煤炭消費總量,逐步減少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,將成為減碳工作的重要內容。為了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,一方面,要在嫩管供給端加大電力領域的可再生能源替代,另一方面,在能源需求側還要進一步挖掘能效提升、CCUS等技術上的潛力。
隨著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進,煤炭行業相關利好政策預計可能會陸續退出,傳統的開采、燃煤將難以為繼。前期煤炭行業資本投入巨大、生產周期長,碳中和目標帶來的政策性變化風險可能導致煤炭生產和消費企業、行業甚至區域經濟產生巨大損失。用較小成本進行減煤是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點問題,需要仔細測算其中的經濟賬。
要區分減煤過程中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收益,要合理規劃減煤的時間周期,應從保障能源安全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兩個維度綜合考慮。應分不同情景對減煤路徑進行比較分析。
掃碼添加微信,一對一咨詢產品、免費報價
能耗系統品牌首選三水! 山東三水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智慧化系統集成軟硬件研發、銷售、服務為主...
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效益分析,一起來看下吧! 一)、技術價值 1、節能降耗與成本降低? 1.1直...
1. 傳感器與控制器 傳感器用來檢測室內溫度、濕度、光照、空氣質量等環境因素。控制器則接受傳感器數...
智能變配電監控系統的應用場景極為廣泛,可以遍布于電力生產、傳輸、配電等各個環節。 1.1 發電站...